从蔚蓝到未来,引领蓝色质变。
9月8日,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岛启幕,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国会副议长罗莫洛,省委书记林武,自然资源部部长关志鸥致辞;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主持,省政协主席葛慧君,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省领导王宇燕、杨东奇等出席。
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汤姆森,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致辞。有关省领导,多国涉海政府部门代表,多国驻华使节,国家有关部委相关负责人,有关市和省直部门负责人,企业、机构代表,院士专家等参加。
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达的海洋经济无疑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
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是国家批准山东保留举办的3个省部级论坛之一,由山东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共同主办,每年一届,今年是第二届。围绕“从蔚蓝到未来——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共建美丽丰盈的海洋”这一主题,本届论坛共设“1”个开幕式总论坛,“1”个海洋城市市长对话会,“4”个平行论坛,“5”项特色活动,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名涉海国际组织、政府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代表及专家学者等嘉宾共议共谋海洋领域高质量发展方案。而在这“1+1+4+5”活动体系中,处处可见东道主青岛的海洋底蕴与创新担当。
从“海洋+AI”智绘未来,到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新生态;从向海问药的蓝色机遇,到海洋人才的孵化与培育,青岛将自身在海洋科技、绿色航运、深海开发、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先行探索融入论坛各环节,真正让论坛成为链接资源、共促发展的“蓝色纽带”。
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大赛青岛国际邀请赛、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赛、3个国际培训班和“一笔一世界一墨一海洋”国际书画展等活动也将城市的海洋属性进一步放大。
世界目光聚焦于此,各国宾朋共赴“蔚蓝之约”,这场被誉为“海洋城市达沃斯”的国际盛会正在点燃海洋经济的“蓝色引擎”!
01
影响力up!
透过一场活动不难看出,青岛在海洋领域,拥有着越来越高的国际影响力。
从活动发布的成果来看,本届论坛开幕式上,发布了《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状况报告》《海洋青年人才青岛倡议书》,全面展示我国海洋事业最新发展成就,并针对海洋人才培养发出青岛声音。
在开幕式现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执行秘书维达尔·海尔格森宣布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滨之城”平台秘书处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正式启动,也进一步放大了青岛在海洋领域的发展价值。他表示,“期待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与秘书处深化合作,运用科学知识推进各项工作,共同实现2030年海洋发展目标”。
秘书处的启动标志着我国在联合国“海洋十年”框架下首个城市合作平台进入实体化运行阶段,为全球沿海城市参与海洋治理提供制度化协作城市实践样本。
放大这份影响力,青岛持续搭建交流平台,8日下午举行的海洋城市市长对话会活动,邀请到包括法国、韩国、肯尼亚等国外海洋城市市长或市长代表,国际组织代表、跨国公司领导人,以及国内沿海城市的市长在内,共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00位重量级嘉宾,在青岛形成全球海洋合力。
对话会期间,各位嘉宾围绕城市治理、海洋科技、生态保护等领域,分享韧性城市、科技创新、海洋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创新策略与城市治理智慧,增强全球海洋治理合力,促进海洋城市可持续发展。现场还发布《全球蓝色伙伴关系青岛倡议》,依托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滨之城平台,推动构建以城市为核心载体的蓝色伙伴关系。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前执行秘书弗拉基米尔·拉宾宁眼里,青岛堪称世界海洋科学之都,这座城市正在谱写着许多重要篇章。
一直以来,青岛都在充分发挥区位与资源优势,推动全球海滨城市在海洋治理领域的深度合作。在一项项成果和一次次对话中,城市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
02
海上看青岛
高能级盛会无疑带来了大流量、高曝光,也让东道主再次站到了聚光灯下。这座依海而立、因海而兴的城市,在深蓝沃土之上不断输出着“青岛样本”。
今年4月,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在青岛交付运营,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约3600吨。彼时,作为“国信1号”破冰开局后的升级版本,这一“大国重器”又一次刷新了世界对青岛精工制造的认知。而除海洋装备制造领域的标杆性项目,青岛在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电子信息等核心领域也均实现了破题。
就在不久前,总投资近30亿元的东方电气海上风电北方总部产业项目已完成选址。这不仅是对海洋资源禀赋的深度挖掘,同时也直关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绿色能源”这一新兴产业的培育;
华电、灵山岛海水淡化项目已建成投产,海水淡化规模达34.5万吨/日。其涉及的高效节能技术、海水预处理工艺等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为全国沿海城市海水淡化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青岛方案”;
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网箱——“深蓝2-2号”网箱,今年上半年出鱼量已达1500余吨,这是城市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缩影;
星云、问海、琅玡一系列海洋大模型相继问世,更标志着青岛、山东乃至全国在“人工智能+海洋”领域实现了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的跨越式发展。
纵览青岛“4+4+2”海洋产业图谱,其覆盖的10大产业、93个细分赛道及1800余家目标企业,已形成梯次发展格局,在细分领域展现出显著的竞争力。透过这些产业实绩不难发现,青岛始终以项目建设为核心抓手,通过精准布局与系统推进,持续推动产业升级。2025年,青岛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全力推进总投资2400亿元的170个海洋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开工在建率已达80.59%。
海洋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同样是青岛最突出的长板和战略支点——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50余家涉海科研机构,140余家涉海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22位两院涉海院士,40万海洋人才……这样的智库储备使得青岛不断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成为国家海洋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2024年,青岛海洋领域共有5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海洋领域获奖数量的50%。
如今,青岛在产业上的贡献与创新上的引领,在海洋合作论坛上亦得到生动体现:国际海洋产业经贸合作对接会、海工研发产业一体化创新发展对接会等活动,正是青岛依托自身优势与建设性成果,为世界搭建起的开放共享合作平台。
03
与世界“互动”
以丰富的产业作为支撑,青岛有更强的能力聚集起行业尖端资源,让国际间的交流触达发展的深处。
本届海洋合作论坛期间,还有四个平行论坛,聚焦海洋人工智能、港口航运、海洋生物医药以及青年人才展开对话,举行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成立仪式、大模型赋能海洋产业实践秀、擘画“海洋+AI”新蓝图主题报告等活动,既分享前沿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也积极推动各方开展务实合作。
观察平行论坛的主题,能够发现青岛在这些领域上有着充足的积累。
人工智能,是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优先发展的先导产业。走出海洋特色,崂山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已落地涉海企业100家,培育出琅琊泊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北极海冰大模型等10余个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崂山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也成功获评全省首批省级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
在港口航运方面,2024年青岛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7.1亿吨、3087万标准箱,稳居全球第4位、第5位,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中位居第13。
向海问药,通过深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青岛集聚了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等院校、企业,“蓝色药库”科研力量占全国三分之一。抗血栓的藻酸双酯钠PSS、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新药GV971、免疫抗肿瘤药物BG136等一批成果也正是在青岛诞生。
正是基于这份海洋发展实力的支撑,青岛才能够拥有更多机会和更多主体完成“互动”。在本次论坛期间,逢时科技与“全球南极磷虾产业领军者”挪威阿克海洋生物启动降血脂药物CaPre战略合作,并携手国内药学领域的顶级院校中国药科大学发布南极磷虾海洋多肽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就是青岛与世界“牵手”的一个缩影。
多场特色活动搭建起多领域对话的平台,助力观点的碰撞。这不仅是国际共识的再度凝聚,在与世界“互动”的同时,青岛也将获得更多关于经略海洋的经验与合作机会。
大幕拉开,青岛搭建交流平台,见证一场海天之间的国际对话,属于世界的“蓝色机遇”再一次奔涌而来。
本期责编美编:孔敏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业务合作,可以联系:
taojunhezuo@163.com
涛君期待与各界精英携手共进~
]article_adlist-->胜亿优配-在线配资平台哪个好-股票配资学习平台-专业在线股票配资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