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刚过,不少人发现脸越来越 “没法看”:皮肤油得发光、黄疸黄得像橘子皮、黑眼圈重到像被打了,甚至冒出一堆红痣…… 别只怪太阳晒、没睡好,这可能是肝脏被 “湿热” 缠上的信号!中医讲 “夏主暑湿”,湿热最易伤肝,而 “肝肾同源” 的纽带一旦断裂,肝损会牵出肾亏,形成 “肝衰肾竭” 的恶性循环。夏季养肝,关键是抓住 “清湿热、调肝肾”,想护好这对 “生命搭档”,先看清这几点 ——
中医自古强调 “肝肾同源”,《黄帝内经》称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也就是说,肝血靠肾精滋养,肾精靠肝血充盈;肾阴能涵肝阴防肝阳上亢,肾阳能温肝阳助肝气升发。夏季湿热肆虐,这对 “母子脏腑” 最易同时受伤,反映在脸上就是一场 “颜值灾难”:
皮肤暗沉如蒙尘:湿热困肝,肝气郁滞,气血无法上荣于面,就像大地缺水干裂。而 “肝血不足→肾精亏虚”,肾精无法化生气血濡养肌肤,脸自然失去光泽,变成 “肝病面容”。
黄疸黄似橘子皮:肝主疏泄,湿热阻塞胆道,胆汁外溢肌肤形成黄疸。从 “肝肾同源” 看,肝失疏泄会导致 “肝郁及肾”,肾气不足则气化失常,湿邪更难排出,黄疸缠绵难退。
黑眼圈重如墨染:肝血亏虚则肾精无源,肾水不能上济心火,虚火上炎灼伤眼周肌肤,黑色素沉积成黑眼圈。夏季出汗多、耗伤阴液,肝肾阴虚的人,黑眼圈会比平时重 3 倍!
蜘蛛痣爬满脸颈:肝能灭活雌激素,湿热伤肝则功能失常,雌激素蓄积引发毛细血管扩张。而 “肝肾同治” 理论中,肝失疏泄会影响肾的 “封藏” 功能,气血紊乱更易诱发蜘蛛痣。
全身症状更能体现肝肾同病:乏力(肝血不足、肾精亏耗,筋脉失养)、腰膝酸软(肾主骨,肾精虚则骨失所养)、夜尿多(肝失疏泄影响肾的气化,水液代谢失常)…… 这些都是湿热伤肝、累及肾的信号。
这5个夏季习惯,正在“撕裂”肝肾纽带
夏季湿热本就容易侵扰肝肾,这 5 个坏习惯更是在给 “肝肾同源” 的纽带 “剪刀子”:
冰饮凉菜当饭吃:冰饮入体先伤脾阳,脾失运化则湿邪内生,进而困阻肝气;同时,寒湿直逼肾阳,“肾水不生肝木”,肝阳不足、疏泄无力,形成 “湿困肝 + 寒伤肾” 的双重损伤。
熬夜撸串喝啤酒:熬夜直接耗伤肝血,“人卧则血归肝”,凌晨 1-3 点不睡,肝血无法濡养,肾精也因 “肝血不足” 而无源补充;啤酒助湿、烧烤生热,湿热交织,肝肾就像被泡在 “毒液” 里。
发霉食物舍不得扔:梅雨季后,玉米、花生易发霉,黄曲霉毒素在湿热中疯长,肝解毒时会被其损伤,而 “肝毒” 会通过血液累及肾,导致肾过滤功能下降,形成 “肝损→肾衰” 的链条。
空调房久坐不动:久坐气血瘀滞,肝气不舒则疏泄失常,影响肾的 “藏精”;空调寒湿侵入人体,与暑热结合成 “湿热”,既伤肝阴又耗肾阳,肝肾阳气被遏,代谢越来越差。
情绪暴躁爱发火:“怒则肝气上逆”,夏季肝火本就旺,发火会让肝气郁而化火,火盛伤阴,先耗肝阴,再盗肾阴,形成 “肝火亢→肾阴亏” 的恶性循环,血压高、头晕都是信号。
肝肾同调,肝苏片是夏季“守护神”
中医治肝病讲究 “实则治肝,虚则补肾”,而夏季湿热导致的肝病,核心是 “清湿热、疏肝气”,同时兼顾补肾 —— 肝苏片正是遵循这一思路,通过养护肝脏,加固 “肝肾同源” 的纽带。
道地赶黄草,专清湿热、固肝肾
肝苏片的唯一成分是赶黄草(扯根菜),这味药是四川古蔺县的 “地理标志产品”,生长在乌蒙山麓海拔 800-1200 米的特殊环境中(年均温 17℃、年降雨 800 毫米、酸性土壤),这里的赶黄草,槲皮素含量比其他产地高 40%,清湿热、护肝肾的功效更突出。作为我国首个获 “原产地域保护” 的中成药,其品质经过 600 年苗医临床验证,明代《救荒本草》就记载它 “解湿热毒,补肝肾气”。
三大药理作用,给肝肾 “双重保险”
现代研究证实,赶黄草的有效成分能同时作用于肝和肾:
清湿热、护肝细胞: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生成酶(iNOS)、增强清除酶(SOD)活性,减少肝细胞损伤,同时促进肝细胞再生 —— 肝血充盈了,肾精就有了 “原料”,这是 “肝养肾” 的基础。
抗炎抗纤维化,减轻肝负担:能抑制 TNF-α、TGF-β1 等炎症因子,阻止肝星状细胞活化,预防肝纤维化。肝的代谢负担减轻,就不会 “拖累” 肾,肾的过滤、排毒功能更稳定。
调气血、助肾气化:肝苏片能改善肝纤维化患者的肝脏血液循环,气血通畅则肝气疏泄正常,可协助肾的 “气化” 功能,调节水液代谢,缓解夏季因肝肾失调导致的水肿、尿少。
别让湿热在夏季毁了你的肝肾,抓住 “清湿热、调肝肾” 的关键期,用对方法,肝肾同补,不仅颜值回春,全身都能焕发生机!
胜亿优配-在线配资平台哪个好-股票配资学习平台-专业在线股票配资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